能让“勤俭”教育成为“一阵风”
自从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的行为见报后,持续引发了读者关注和热烈讨论,不少网站还专门开设专题,请读者各抒己见。
有网友专门撰文:在我们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修身,则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齐家,则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治国,则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可以说,节俭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勤劳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几位同学说,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躬行节俭,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而反之,如果每个人都浪费,那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养,也是我们这些大学生、青年人应该自觉践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节俭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尊重粮食、尊重劳动,也尊重自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晓畅同学认为,“但是不能让‘勤俭教育’成为一阵风,要让勤俭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观念和习惯,在高校建立一种以勤俭为荣的机制约束。”
勤俭也应成为一种时尚
一些学校已经采取具体行动。北京师范大学后勤处处长张强介绍,北师大今年年初推出了“四满意工程”——质量满意、价格满意、服务满意、卫生满意,规定饭菜采取大中小三种规格,菜可以一次打一份、小份或半份,卖饭专员在卖饭前先把所有米饭打松,以使打饭员可以更准确地为学生提供所需饭量。
北京大学也采取了类似做法。“学五早餐中有一个特色小菜,就是用菜根儿做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