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环境和制度安排,发展实体经济要做好加减乘除法。
目前中小企业经营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恶化。不少资金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实际上也没有取得很好的业绩,真正的盈利是通过委托贷款等形式,做新兴产业实际上只保留了一个壳。
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个体经营投资总额出现大幅度下滑。2012年1~9月投资总额同比回落了16%左右,部分中小企业停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原因在于:一是总量性货币政策收缩导致资金投放偏向性效应加剧,使缺少资本金、抵押品和资信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二是资源性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压缩了部分没有转型的中小企业的利润,使其内源性资金来源更为紧张;三是大量资金流向泡沫领域。
分析认为,经济泡沫的持续和数量性货币政策的调控,直接导致中国金融资源虚拟化,监管套利诱发影子银行大行其道,中国金融资源的错配与金融价格的扭曲快速恶化,资金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大幅度弱化。经济出现明显分化——虚拟经济大量侵蚀实体经济的利润,上游垄断性基础产业大量侵蚀下游生产性产业利润,大中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融资环境和财务绩效等方面发生分化。
因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不在于货币政策收紧和成本上涨,而在于经济泡沫和金融扭曲导致的套利收益远远大于正常经营的收益,导致中小企业资金搬家到泡沫领域。今后,金融机构应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号召,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