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题,是多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但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推进实体经济的生产关系已经与生产力不相适应。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已经超越“供小于求”和“低成本优势”的发展阶段,而无论体制改革还是企业创新能力都没有跟上实体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由此造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匹配是实体经济利润率偏低、产业空心化的根本原因。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国内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要求必须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则国家兴盛;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
3.日前,一位刚从德国归来的人士称,对于一直未忽略制造业的德国而言,危机阴霾似乎依然遥远,当地人的生活未受影响。
“现在看德国和日本虽然同样深陷危机,但是从经济来讲都是很稳定的,特别是德国,在欧债危机中一枝独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制造业和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也没有离开过革新创造,所以它的经济能够保持健康的状态。”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也认同上述观点。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认为:“玩金融、玩信息等等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本轮金融危机也是这些国家片面突出虚拟化经济的恶果。”
上述两位专家指出,不论是国外教训还是国内经验,都证明了永远都要夯实实体经济这个基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理念,政策关注点再次转移到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上,企图继续巩固与强化在传统产业方面既有优势的同时,在新兴技术产业的角逐中抢占制高点。这必然会影响全球制造业的产业布局,国际竞争格局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