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句
话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中所体现的战略目标是( B )
A.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B.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C.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C.健全充满活动的教育体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的是( )
A.加快薄弱学校改造 B. 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C. 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D.促进农科教结合
3.下列说法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 年修订)规定的是( )
A.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
B.义务教育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理的体制
C.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D.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4.“充分地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的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综合”
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全民教育思想 B.终身教育思想 C.特殊教育思想 D.精英教育思想
5.在教育部印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不属于通识性知识基本要求的是( )。
A.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 B.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C.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表现知识 D.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6.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的是( )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
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
A.“安全教育” B.“艺术学习” C.“体育与健康教育” D. “研究性学习”
8.按照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作出正确反应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系别学习 C.言语联想学习 D.辨别学习
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发展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10.基础的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技能、能力
C.观念、方法、态度
D.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11.人民通常将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称为(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的 C.课程目的 D.教学目的
1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参与、合作、活动
C.讲授、练习、探究 D.反思、生成、探究
13.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C.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1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类,即( )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15.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文化 D.人口质量
16.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放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
育观念是( )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17.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D.完善学生的人格
18.我国教育的根本特点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重视智育
C.贯彻安全至上要求 D.坚持智育与体育并重
19.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接受、反应、价值判断或价值观体系的个性化”属于(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20.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它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法遵循
的原则是( )
A.长善救失 B.正面疏导 C. 知行统一 D.从实际出发
21.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语速时快时慢,容易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22.“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